当前位置: 首页 > 图片新闻
“走在前 勇争先”市监赋能高质量发展 | 强化信用监管 助力企业发展

发布日期:2025-02-14 14:05
浏览次数:
字号:[ ]

2025年,信用监管科将以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为核心,持续强化“无事不扰、无处不在”的信用监管服务机制,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精准指导,推动企业信用赋能新发展

 

(一)夯实基础,服务企业数据填报一件事。将市场监管年报、工业产品获证等7个模块的数据填报,整合为企业视角的“企业数据填报一件事”,减少企业多头跑、多系统提报数据、耗时长等问题,提高数据填报效率。

 

(二)全面覆盖,拓展分类管理领域。在现有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的基础上,逐步将个体工商户纳入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范畴,实现对各类市场主体的全面覆盖。建立个体工商户信用档案,科学分类,为实施差异化监管提供依据。

 

(三)守信经营,开展信用合规指导工作。梳理市场监管领域信用建设的法规制度,制定信用合规建设指南,为经营主体提供信用合规指导。结合年报、双随机抽查等工作,通过二维码、政策包等形式,加强信用政策法规宣传,普及信用监管规范要求,引导市场主体加强自身信用建设。

 

 

 

二、提质增效,开创全链条多领域综合监管新局面

 

(一)协同联动,加强部门协作配合。明确各部门在综合监管中的职责和任务,加强信息共享和工作协同。制定全市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计划,组织指导重点领域牵头部门制定工作方案,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减少对企业的干扰。

 

(二)数据共享,推动信用信息融通。将市场监管部门的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行政处罚信息等与其他部门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为跨部门综合监管提供数据支持,对失信企业实施联合惩戒,提高企业失信成本。

 

(三)科技赋能,提升抽查精准力度。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市场主体进行精准画像,合理确定抽查对象和抽查比例。开展双随机“码上监管”,实现线上“联合抽”与线下“联合查”全过程公开,切实提升监管透明度、企业感受度。

 

三、创新应用,打造企业信用修复新模式

 

(一)信用预警,深化信用数据服务能力。探索行政处罚、严重失信信息分析应用,以信用风险预警为导向提高监管资源配置效率。对信用风险较高的市场主体进行警示提醒,将失信处置由事后惩戒向事前预防延伸。

 

(二)优化流程,推动“信用修复一件事”。深入推进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山东)和信用中国(济宁)修复联动、结果互认,积极引导、督促、帮助企业纠正违法违规行为,解决“多头修复”“重复修复”问题,全方位提升企业诚信经营水平。

 

(三)容缺办理,实现信用修复“零等待”。探索推进“承诺容缺”“即申即办”信用修复模式,对于非关键材料缺失的企业信用修复申请,允许企业作出书面承诺后先行受理;针对信用轻微失信且已完成整改的企业,开辟“即申即办”绿色通道,减少企业等待时间。同时,做好市对局考核工作,守住底线,争取多加分。配合公安部门开展电信网络诈骗治理工作;发挥市局招商办作用,充分挖掘市场监管系统招商引资线索,立足市场监管职能,助力更多企业落地济宁。

 

2025年,信用监管科将紧紧围绕提升监管效能、服务企业发展的目标,厚植企业发展沃土,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贡献力量,让企业能够腾出更多精力抓生产、谋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济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各县(市区)政府、市直各部门、单位联合内容保障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