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情况报告
2022年以来,济宁市积极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落地生效,坚持在完善体系建设、创新抽查机制、健全考核考评、提高能力保障四个维度多渠道、多层次持续发力,助力全市营商环境优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成效。 一、工作进展 (一)健全工作机制,强化落实 1、加强审查基础支撑,完善规则。全市已实现市、县两级政府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全覆盖目标。从部门层面看,全市各市直部门均已明确自我审查机制,严格开展审查工作,政策文件应审尽审。为进一步加强横向协调和纵向指导,市联席会议办公室制订了《联席会议工作规则》和《联席会议办公室工作细则》,明确了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会议制度和工作机制。 2、优化审查机制,推动重大政策措施会审试点工作。我市被确定为山东省重大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会审试点单位。为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完善审查机制,优化审查方式、提高审查效能,先后制定《济宁市重大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会审试点实施方案》、《济宁市市级重大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会审工作规范》。 3、强化协调职能,健全联席会议机制。建立公平竞争审查抽查工作机制,组织相关部门每年对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政策措施至少开展一次抽查检查,提高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有效性和约束力。建立公平竞争审查投诉举报受理回应机制,围绕强化社会监督,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联席会议办公室依托12345政务服务热线电话及平台。积极推动落实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评估工作,通过招投标委托第三方对市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联席会议26个成员单位、14个县(市、区)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营造公平竞争制度环境情况组织开展第三方评估。 (二)提升增量审查质量,加大存量清理力度 1、提升增量审查质量。为严把政策关口,确保出台的政策措施符合公平竞争要求,鼓励各部门代政府起草的文件向联席会议办公室提出协助审查申请。市本级2022年以来共协助市环保局、交通运输局、工信局、交通运输局等审查政策文件 9 件,其中修订政策文件2 件,发现2 个违反审查程序或审查标准的问题。 2、加大存量清理力度。开展要素保障类政策措施专项清查工作,聚焦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能耗指标、环境容量等要素,对2022年3月31日前出台涉及要素保障、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有关政府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其他政策性文件以及“一事一议”形式的具体政策措施进行集中清理。 (三)能力建设提水平,督导评估促提升 1、强化培训赋能,切实提高审查水平。为进一步抓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有效落实,组织召开全市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联席会议,对全市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市联席会议对市直有关部门进行系统培训,组织学习中央、省委、市委有关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工作的会议和文件精神,对我市公平竞争审查实施情况进行通报。实行定期信息交流制度,定期印发《工作简报》供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各县市区联席会议学习交流。 2、加强督导评估,提升工作质效。市联席会议于11月组织开展对市公平竞争审查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县(市、区)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情况进行督导评估。组织各单位进行全面自查,梳理制度落实情况,总结工作经验做法。本次督导评估,联席会议办公室会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我市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情况进行评估形成报告,加强整改提升,注重总结提炼经验和创新举措,进一步提高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水平和效果。 二、存在问题 我市公平竞争审查联席会议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有以下不足: 一是落实力度不均衡。总体看,我市对公平竞争审查工作重视程度存在“上热下冷”的情况。大多数市政府各部门均对公平竞争审查重视程度较高。有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受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对公平竞争审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到位。 二是组织协调工作尚待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涉及部门多,个别地方在工作衔接、协调推进方面还不够顺畅。个别政策制定部门负责公平竞争审查工作的人员在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上还不能满足工作需求,进而导致工作推动相对较慢。 三是增量审查质量较低。我市绝大部分政策制定机关自我审查采用彻底的自我审查,部分政策制定机关是将公平竞争审查视为必须完成的“规定动作”。在实施中呈现出自我审查流于形式、程序“空转”问题较严重、审查质量堪忧等现象。一些部门和县市区在审查时直接将审查范围限定为规范性文件,将代政府起草的以及本部门制定的设计市场主体活动的政策文件和措施排除在外,未能按照规定应审尽审。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强化联席会议统筹协调职能。市联席会议办公室探索建立定期督查工作,并通过联席会议阶段性工作评估机制对全市审查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通报。推动将审查工作列入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等考核体系。 二是提升培训层次和效果。探索提升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培训的广度和深度,推动将公平竞争审查培训纳入党校(行政学院)的重要培训内容。继续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和《反垄断法》的宣传力度,大力推动竞争倡导,加快竞争文化培育,营造制度实施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是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估作用。探索完善政策措施集中审查机制和第三方协助审查机制。充分运用全市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工作落实情况评估结果,科学有效对评估结果进行通报,针对第三方评估发现的问题加强“政策配套”。 |